|
发表于 2007-10-25 19: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給:文 董
工法的差異是一個是抽拉方管一個是版裝擠壓方管 一個在原料時是鐵漿一個是鐵板,
設計上主要差異是FZR的車體引擎負擔了1半的強度 引擎也是車體的一部份
Q則是兩個S樑承載了9成以上的強度
如果拆了FZR的引擎,然後項MINI BIKE一樣在後搖臂裝上引擎,前面鏤空行駛 FZR就會很不穩定,車台會晃,最早提出這種概念的正是YAMAHA, 優點是重心低,車台輕,因為車子本身對扭曲會縮張,所以會延緩動力輸出,比較好操控 說穿了是人直接騎著引擎走,以引擎作為主體,以動能拓僕來說, 他的動能幾乎是輪子直接推動引擎引擎拉著車台走,當中會有很多微妙的不同點, 如騎乘的人的手感,以及車台跟隨人的速度,都有很大的不同
Q的設計就跟NSR一樣,是以雙環樑作為主結構,以前就有人NSR套上DIO引擎玩MINIBIKE 這種設計一日本來說是本田最為擅長,直到後來甚至精進到各自主體, 如PROLINK就是,直接把尾搖臂當作一個主體, 這樣設計的車台是以車台當作主體,步同電就在於他的動能傳遞是輪子推動車體, 車體勾著引擎走,這樣一來地面的震動會由車體吸收,引擎則被保護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工作 這樣的設計能確保引擎運作時不會被跳動的逆阻力干擾,也間接保護引擎的壽命, 但是在操控上則會比較依賴機件的承受度, 另一方面,同樣一組煞車,裝在FZR的設計上跟裝在Q的設計上,Q的表現會很明顯比FZR好,
以兩種設計而言,FZR這種設計只要是技術不好的車手,即使車子設計得再好,性能再棒, 也沒有辦法騎出好成績, Q的設計則比較不同,技術不好的車手,有時車子的車體,剛性,煞車輸出曲線條件更優的情況下 技術稍微差一點的車手也會有不錯的表現,
其實近代車輛的設計走向的分歧逐漸明顯,這兩種概念都有人用,但是在道路用車上 除了某些幾乎是賽車的仿賽仍然會採用FZR這種概念,剩下的幾乎都走車架主體的方向, 90年代的車壇除了KAWASAKI跟YAMAHA仍採用引擎主體的設計,其他幾乎都朝向剛性考量走 但在走了一圈之後,這兩個概念在賽壇有逐漸走向整合的趨勢,
MOTO-GP上,本田於今年縮小了前中下三樑的直徑,換取出彎時後輪不會因為搬正速度太快 而造成的不穩定性,而M1則是大大的補強了車架在直線上的剛性以增加抗風性,
基本上兩個概念都有缺陷,
基本上我並沒有說Q的車台不好.....的,而是這是兩個全然不同的東西,因此要說Q贏過FZR... 技術層面上來看,個人比較難認同,
至於懸吊方面,直推跟多連桿並沒有誰優秀的問題只有特性上的差異, 這會因車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 因此我也不能認同Q的懸吊贏過FZR的說法,
我會說體質上FZR強是因為在所有條件均等的狀態下FZR的引擎應是贏過Q, 因此去判定FZR體質較好,動力輸出遠大上一截,因此把他歸類在比較高的地方, 但不是因此而決定Q是濫車...的,Q仍有他好的地方,就像我說的FZR要拿來跟Q比較 感覺就好像拿FZR去跟RS125比較一樣,沒有什麼意義,但事實上RS125有沒有強過FZR??? 有吧,
至於板上其他大大書的啥跟紅牌比...等等的,我認為這種話就省下來吧 敝人的大車是07年的K7,我就沒想過要把他跟FZR比較看看,就跟我說的一樣 把FZR拿去跟RS125或是TZ125比較.....有意義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