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是來看看吧.....(怒)
趁期油漲時調價 油商發災難財(9/1)  | 加滿,再加滿 台塑石油趁著颱風夜無預警的調漲油價,每公升漲二點四元,許多人害怕中油也會跟進,趕緊前往中油加油站加油,一位民眾除了將機車加滿油外,還拿著塑膠罐來儲油。(記者陳則銘攝) |
〔記者歐祥義╱特稿〕原油從期貨市場到轉換成商品運輸到岸,中間有四十五天的落差,這兩天因為颶風襲擊美國造成原油期貨上漲,基本上因原油價格上漲要反映成本,也應在一個半月以後,但國內煉油廠台塑石化就急著調高油品價格,這與趁火打劫有何不同?中油此時肩負穩定國內物價的重任,更不應跟進台塑漲油價。 太扯了現在反映下月中成本 中油與台塑才在八月初,以購油平均成本六十美元為基準,調高國內油價,可是當前中油到岸的原油平均成本,每桶還不到五十美元,美國期貨市場變動,說實在的,就像三千公里外生成的颱風一樣,對台灣的影響如何根本難以論定,現在喊漲,我們要為毫無反擊能力的平民老百姓說句話。 如果要讓人心服,就請兩家石油公司拿出成交七十美元以上的合約書讓社會公評。 原油上漲,中油與台塑兩家國內的煉油廠不只反映成本,而且是拚命灌水地反映到國內油品零售價格上,真相是如何就讓數字來說話。 台塑石化今年上半年營收達二千零一十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三三%,稅後盈餘三百零八億二千七百萬元,比去年同期攀升八十點八%,繳出歷年同期最佳成績。 中油一至七月盈餘已達一百六十二億元,提前達成全年法定盈餘目標。 以同樣的時間基礎,今年一月至六月底,原油價格由每桶四十一美元漲到五十八美元,漲幅約為四十一%,台塑石化稅後盈餘成長率高出原油上漲幅度近一倍;同時稅後盈餘成長率大於營收成長率,顯示油品利潤大幅增長,國內油品價格實在已偏離合理的行情太多了。 中油肩負社會責任應該挺住 我們無法以道德的尺度來要求台塑這家私人企業不可漲油價,要不要到台塑加油,由民眾自行決定,但中油身為國營事業,本就應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賺錢不是國營事業最大的任務,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定國營事業一定要賺錢。 原油期貨上漲是個短期波動的現象,但不能作為國內油價上漲的唯一依據,國內物價已蠢蠢欲動,政府不要帶頭瞎起鬨,成為打劫民眾荷包的元凶。
學者籲中油穩定物價為先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台塑昨日宣布調漲油價,台灣經濟研究院二所所長龔明鑫指出,中油若不跟進,對穩定物價可能發揮相當功能,但台塑這次漲幅很大,中油恐怕撐不了太久。 主計處國民所得評審委員、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許松根表示,國際原油價格攀升,在這個節骨眼上,中油能夠不漲雖然很好,但若壓力太大、一定要漲,至少工業用油不要漲,可以讓衝擊降到最低。 對物價影響方面,龔明鑫指出,今年一到七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一點九二%,全年勢必將超過二%;由於台灣過去幾年受經濟衰退影響,造成通貨緊縮壓力,消費者物價指數都在一%上下,現在突然漲到二%,民間當然會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至於面對國際油價攀升,政府應提出因應策略,「衡量目前經濟情勢,升值效果將大於升息」,但不急著太快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