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工作容易致癌?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日夜顛倒熬夜工作者,罹患乳癌和攝護腺癌的機率,遠超過日間正常工作者。世界衛生組織癌症預防機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預定十二月正式將之列為可能的致癌因子。
倘若此說無誤,恐將影響全球數千萬人,專家推估,全球已開發國家中約有二○%的勞動人口,係從事夜間工作。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健康研究中心癌症流行病學教授李察.史蒂文斯,乃最先提出熬夜工作可能致癌的學者之一。他在一九八七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稱,熬夜工作易罹患乳癌。他分析,一九三○年代以降,女性罹患乳癌突然驟升,主因便是全球進入工業化時代,許多人開始從事夜間工作所致。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支持此論點,另外,針對男性的研究也發現,上夜班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較高;動物實驗同樣證實,晝夜生活規律顛倒,確易長出惡性腫瘤、甚至早死。不過,目前研究對象多只針對護士或者航空公司機組員,上夜班與致癌的關係,仍需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
國際癌症研究總署這分將於十二月號《刺胳針腫瘤醫學》期刊發表的報告,引起高度重視,「美國癌症學會」已表示可能跟進。目前該會仍將夜班工作與癌症的關係視為「尚未確定、有爭議、未經證實」。科學家表示,日夜顛倒工作打亂生理時鐘,影響人體細胞分裂、基因修復,免疫系統容易出現狀況,無法抵禦癌細胞的攻擊。
專家表示,能抑制腫瘤生長的荷爾蒙「褪黑激素」通常是在夜晚製造,但長期在夜間人照光線下工作者,褪黑激素無法有效生產,褪黑激素不足,便易罹患癌症。不過,比起上夜班者,一下子輪值日班、一下子夜班,作息無規律的人,情況可能更慘,「因人體生理時鐘會變得更亂七八糟。」
本則新聞由中時電子報提供 200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