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輪的發展,在台灣是一個被壓抑打壓的族群。 一般人對於二輪競技有著相當深的誤解,每次外出練車,常常聽到的一句話。 「你們又飆車回來啦?」 聽到這樣的一句話真是令我們心口隱隱作痛。只好一次又一次的解釋「賽車與飆車的差別」。
賽車,是一種極限運動。
「0.01 秒的勝負」,是用來形容賽車運動最恰當的形容詞了。 如果以台灣 TIS 賽道的長度 1.85 km / 目前最快單圈紀錄 1:11:691 => 每秒鐘約 25.8 公尺 25.8 / 100 = 0.258 公尺 * 100 = 25.8 公分 平均時速 92.88 km/h (參閱 MotoringFans 官方網站 TIS 賽道圖) 換句話說,只要有一秒鐘的猶豫,就差了 25.8 公尺,而且這還是平均時速 !! 如果以此速率想像一下... 就可以知道賽車運動是多麼的極端 !! 然而,飆車只是馬路上逞兇鬥狠的技巧。 今天在路況、行人、車輛都無法掌握的狀態下,拼一個彎道不過是拼誰狠,能有多少極限? 更何況會影響路人與自我的安全,對向的一輛來車,路面的一攤油漬,可能就是馬路飆車的勝負生死的差別,這不是拼技術,而是拼運氣!拼看看誰今天幸運能躲過死神的召喚 !
在賽場裡經過設計的路線,可以被掌握的路況與沒有其他外在影響的彎道,才能被迫近其極限。 而這樣也才有所謂純粹的技術產生 ! 而這才是一種正當的極限運動,在保護好自己與別人的安全之下的運動。純粹技術的較量 !
「馬路飆車非英雄,賽場競技見真章」 現在的二輪歧視,不單單是根源於傳統對於二輪騎士的不良印像,也是來自於騎士本身不良的騎乘習慣、觀念的影響。隨便的在馬路上與人競速,飆車。贏不了的就拼誰敢,闖紅燈,鑽車縫,甚至拿刀拿鎗。所以,當然對二輪的印象不好。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騎得快=飆車=危險=危害路人、自己=社會敗類
所以,如果想爭取社會對二輪的尊重,從自己做起一個良好的騎士形象,讓二輪騎士變成一種具有力量與風度的象徵。騎得快,也可以安全而溫和。善用自己的技巧閃避車流,加強安全。主動避開死角、主動避免自己陷於危險。
玩車本身沒有罪過,有罪的是玩的方法。
別人對你的尊重,來自於自己對自我的尊重。我想這會是最好的方法。 總而言之,讓更多人瞭解飆車與賽車的差別,推廣正當二輪賽事。將競技留在賽場,將風度與安全留在別人的印象裡。
轉自"RS激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