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篇不錯的分析
老虎選擇西伯利亞虎為代表,有時提提印度虎-孟加拉虎、中國虎-華南虎;獅子以非洲獅為代表。
先比較體形和重量。 西伯利亞虎在老虎中體形最大,也比非洲獅略大。資料記載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是蘇俄中亞共和國獵取的西伯利亞虎,雄性、體長5米(不計尾巴)、體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亞虎或非洲獅的兩倍。 孟加拉虎次之,也比非洲獅略小。孟加拉虎體重300公斤,體長3米。
華南虎更小,體長2.5米,體重200-250公斤。但性情最暴烈。 非洲獅︰雄性體重350-400公斤,身長3.5米。 再比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鏈中的地位。 西伯利亞虎在所有貓科動物中捕食技巧最高,這是因為其棲息地高寒惡劣,野牲稀少,無法承受捕食失敗。西伯利亞虎在當地食物鏈中無可爭議處于頂點,其獵物包括所有食草獸和食肉獸,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獸如︰馬鹿、亞洲野豬。食肉獸如︰亞洲棕熊、豹、亞洲黑熊、野狼、猞狸、獾、狐。由於豹與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領地絕不允許豹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幾率很小,但有資料顯示西伯利亞虎的糞便中發現豹的毛髮。亞洲棕熊儘管體形龐大也不是東北虎對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襲的記載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經常被虎從洞中挖出甚至沒有機會抵抗。在北亞野狼群個體數量少,一般不超過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當然有很多傳聞雄性野豬戰勝東北虎,不過野豬是防禦方,不被捕殺是勝利,能擊斃西伯利亞虎的記載太少。而且受傷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生理殘障虎(缺犬齒)或年青幼虎,無法捕食其他野牲,才不得不攻擊戰力很強的雄野豬。由於西伯利亞虎(我國稱東北虎)與人類生活區較遠,所以西伯利亞虎對人類一般主動避讓,不去招惹陌生的東西。 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棲息地野牲相對豐富而與人類重疊,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亞虎,但是對人類危險最大。與人類鬥爭經驗最豐富的是華南虎。華南虎是中國獨有,與國人奮鬥2000年,對如何攻擊和躲避技巧最豐富,所以處境最危險。50-60年代中國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現下是比大熊貓還危險且珍貴的物種。殺人最多的記錄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與印度人素質和當地環境有關。在當地食肉獸中豺對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構成威脅,豺攻擊力不如野狼,但群體比野狼群更多且堅韌又沒有種族之分,不同豺群會配合攻擊虎豹。在印度曾有20只豺群攻擊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對抗中殺豺7只,傷6只,摧毀豺群的進攻力。但是殘餘豺群立刻召喚鄰近領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對虎的攻擊,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殺4只,傷2只后,開始逃跑。豺群追擊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後近40只豺捕殺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後戰場又有7只豺被殺。中國也有傳說-豺是虎克星。但是亞洲象和亞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對手。成年雄性亞洲象可以自保,但絕不主動攻擊老虎與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亞洲象無力抵抗孟加拉虎。
非洲獅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體伏擊,只有在旱季走頭無路時才攻擊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獅一擁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獅在大象、野牛背后襲擾,雄獅正面攻擊。雄獅單挑的幾乎沒有。單獨非洲獅無力生存,被獅群驅逐的老年雄獅一般被 狗群捕殺或被三色豺捕殺。 狗群是報復,三色豺是謀殺-戰術很象亞洲豺。傷人最多的非洲獅是修建鐵路時的獅群,此獅群6-7只共捕殺200多名工人,最後被消滅只留下兩只哺乳期的幼獅被送到動物園。 比較齒、爪等硬體。 犬齒大小、頜骨硬度相差無幾;爪的尖銳度相當。但是有學人推崇虎的爆發力,在北京動物園獅虎山獸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東北虎抓裂的裂痕。剝掉皮的獅虎驚人的相似,基本無法區分。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于非洲獅。 自然界中獅虎相遇的結果。 西伯利亞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佈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橫渡南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虎是單獨活動,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幾天相聚,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強于非洲獅。 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陸。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非洲獅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佈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中國稀有虎種 最有傳奇色彩的是中國黑虎又稱藍虎。清末被傳教士發現于西苑(與中國麋鹿同地),后向看守官員行賄得到兩張黑藍色虎皮。但一直不能得到活體,被認為是皇家圈養的變異個體,隨麋鹿在中國滅絕或不承認黑藍虎的存在。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一農民在京郊十三陵發現一只黑藍色成年虎,70年代末在京郊密雲山區發現兩只黑藍虎幼崽,說明經過近70年戰亂在北京居然保存下黑藍虎種群,令人不可思議。可惜再沒聽說黑藍虎的后續消息。當地山民認為黑虎是明清皇陵的守護神,增加幾多神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