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lub討論區 Z板

 找回密码
 註冊
搜索
查看: 14433|回复: 26

[分享] 還加預載?根本就是預載過度....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噴k買了剛好一年了
騎了一萬七千公里....
我姊有一台NEW KIWI 買兩年了
一年前剛買KTR的時候滿心期待,
新車懸吊一定很舒服很緊---總少比已經一年,騎了5000KM的小KIWI好吧
而且車又比較大台150cc...
沒想到我錯了
騎了幾百公里後發現KTR避震效果比KIWI還差
簡單來說就是吸震效果很差

----先討論前叉-----
遇到壞路很不Q不舒服
有人說車愈重避震效果越好,這句話或許是對的-----但也要建立在有良好的阻尼設定上
我不求硬(不沙灣,不熱血)-只求遇到壞路前叉會吸收再慢慢回彈
感覺KTR原廠就是 "吸收的慢"---整台車跟著跳起來
                 "回彈又快"---剛下去又再度被頂一下
KIWI就是很舒服 有人說騎快會晃
可是國產車老實說排氣量那麼小
平常大概也是60~80左右吧
再快90~100引擎吵死人也很震
平常通勤我完全不會感到搖晃---很享受他的避震效果
網路上沒有提到KIWI過懸吊很好或很爛---所以我認為國產速克達都大概是這種感覺(或是更優)

極度不爽+手邊有工具=>最近頻繁的把小K的叉拆掉 重新灌油
去試車
以不修改阻尼孔大小來說
有三種變數
A.前叉油量
B.阻泥油濃度
C.預載長度
一開始笨笨的只打開蓋子加墊片進去---回彈更快 超硬根本不能騎
之後灌油 一開始用5W的一樣加135CC---回彈也很快(簡單說遇到小坑洞,震到手把抓不住)
                                                                 可是他不是硬,因為人坐上去或按前煞前叉還是會下沉
之後改用濃的85W齒輪油用135CC--變Q有阻泥感,但是很硬 完全不會下沉,也是超難騎
之後改用85W只加了90CC----變比較軟,問題來了 回彈還是快 過壞路很麻
之後自己找了管徑差不多,但短了5公分的預載管取代原廠的+90CC85W
很軟超舒服超好騎(回彈終於變慢)過平交道直接衝過去很爽,但是問題又來了,就是下沉過度急煞車就會觸底--所以煞車加上遇到坑洞根本就沒有避震= =
之後想說用短預載了再多灌30CC的85W油---沒想到硬的感覺又回來了,不太會吸震 氣死人
之後現在是又把那30cc抽調加3公分預載,但是我加一些二硫化鉬進阻泥油(應該濃度破百w)--想說至少阻泥棒可以吸一下回彈(結果是太硬失敗)

結論就是不調阻泥孔---比速克達還爛的前叉 (不管你怎麼灌油預載)

有人可以告訴我              阻泥油濃度
                            前叉油量
                            預載長短
之間的關係嗎?




為什麼常常會有人建議
多加預載
改高K彈簧
.....

我認為阻泥棒根本吸不住
只會更難騎

想請教各位的建議
PS 目前是沒有打算換改裝前叉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7: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試過YAMAHA原廠齒輪油跟機油加在前叉裡,

老實說,效果比最便宜的前叉油還差,

如果沒有人試過哪個牌子,還是乖乖用專用的前叉油吧!

關於你的情形,剛開始弄好一定不準,裡面空氣是飽飽的,

要騎過2~3千公里才是正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8: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短了5公分的預載管取代原廠的+90CC85W

這個時候你的前叉預載感覺如何...

<坐上車後..做前叉活塞運動 ...看下沉多少往上 又多少>

大概抓個1比1. 我就覺得很好騎<個人啦>

下沉太多就+預載    太少就+預載   

油量太多 預載減少 <下壓變少>

油量太多  組尼感覺沒變  反而預載減少 就感覺很硬

所以我油量都照原廠  只改變濃度...

另外組尼棒到底要怎麼修呢!!?

有人能分享一下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8: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少-預載   <打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8: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不買前叉油用呢?

為什麼你的油量都偏低?

為什麼你要瞎搞;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位大哥我加偏少是有原因的

因為要有阻泥感--->油要換濃一點
油換濃一點--------->前叉會變很硬
將油量增多--------->前叉會更硬
將油量減少--------->會比較不硬

所以我選擇換濃油但是把油量減少
請問我的邏輯有錯嗎?
為什麼說我是亂搞?

我想先確定油的濃度和彈簧預載公式
再換上前叉油
不然一罐好幾百的油灌完效果又不好
一下就被我試完了

我已經用了n條齒輪油了和一瓶機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1: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3# zzz760304 的文章

短了5公分的預載管取代原廠的+90CC85W
感覺很舒服--超會吸震
只是真的下壓很多--平常ok急煞前輪就觸底
預載減少會感覺很硬---真的嗎??
我現在心得是:
不要再換回原廠預載了 回彈真的很快不舒服
只好用油量來控制下沉(太多油也會變很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1: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2# 685259 的文章

裡面有空氣是正常吧
不然騎了兩三千空氣就會不見嗎?
如果空氣會漏掉那我會擔心油也會漏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21: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8# OKOK8188 的文章

有空氣當然正常,前叉裡面也是要磨合(隨便套個辭)的,

剛灌完一定會偏硬,要騎一陣子才是真正的表現,

去捷安特直營店買一罐SRAM前叉油,400~500元 1L,

夠你用,而且也很便宜,番數15W,不要小看SRAM喔!

他是美國很有名的腳踏車大品牌,除了車架以外,重要零件他都有做,

它的一隻氣壓式前叉都要破萬起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22: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關阻尼設計的方式,不是加減乘除計算來的...

阻尼棒上開孔的位置為何?與油面高度差異為何?

如果你想變成入門或專業一點的避震器達人的話,那你可以把整組前叉想像成透明的,當前叉壓縮時,內部的油要怎麼路?當回彈時,內部的油又要怎麼流回去?

除了油本身的流動特性、還要加入阻尼棒上開孔的位置與油面高度....

簡單來說,事情不是如你所想像的那麼簡單... ^^

但,其實也不太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22: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說的預載減少的意思是

你一上車 前叉連動都不動...<沒壓縮行程>

那我想你在騎程的時候它也壓縮不了多少!

假如你前叉行程12cm

預載2cm  你剩下10cm能壓縮  

但你不一定能完全用到剩下的10cm

可能會用到2~5cm...就剩下5cm


預載4cm  你剩下8cm能壓縮

但壓縮就可能用到8cm

打了一堆廢話!   就是盡量充分使用行程!<原理跟後避震差不多>

行程使用愈多......緩衝的過程也會增加  減少硬的感覺!

...............我選擇換濃油但是把油量減少................

油量還是找原廠的   有的人說淹過阻尼頭即可  也有人說太多暴油封   !

所以還是乖乖照原廠

先用原廠油量...加入20-50的 機油..便宜的金帝也行..或是專用前叉油

然後抓行程  

<坐上車   抽叉前叉..  上跟下  約1比1.......除非是怪力...要不然我想沒人能弄到差底.>

我想這樣就差不多.......

過灣會晃就再調濃一點..專用前叉油就在+係數<因該不會太濃 >

最後畢竟是原廠修改...........不要想的太過完美<當初就是這樣>

試來試去.......最累的還是自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2: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11# zzz760304 的文章

<坐上車   抽叉前叉..  上跟下  約1比1>
這句話意思我不懂??:'(
我也以用這種方法測試前叉
我是想感受壓下去跟回彈的速度
結果怎麼調都差不會很多--->回彈都很快(吸不住)
難怪不舒服!
有人提到用稀的油
我只能說會很慘--自己抽插前叉很爽,下去又上來很順暢
結果騎到路上根本就是跳跳車
過平交道麻到手抓不住龍頭
這不是因為很硬(其實很軟,壓過就知道--剎車前叉也會下沉很多)
是因為回彈快

想了好久終於才知道這個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23: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你要不要先投資一組前叉預載調整器?(網拍有賣)

這樣你可以先用當初你覺得黏度不錯的油再搭配前叉調整器作微調......

最少你換一次油就可以調整許多次前叉的預載程度

這樣來調整我相信會比你現在這樣來的好調

調前叉是很深奧的~要有耐心~時間~方法~知識~還有錢.....




剛剛想到....還有一種將前叉內部灌入高壓氣體來調整硬度的方法啦~

給你參考看看嘍~

[ 文章最後由 ms_0100200 於 2010-10-20 23:39 編輯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23: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後避震....通常人家會調預載1.5~2<cm>有小蠻頭可以看!

就已rrg的後避震  行程5cm<扣小蠻頭1cm>

預載1.5cm  

人座上去 下沉只2多cm

然後用力坐...或是騎一小段  下沉至4cm  剩1cm壓縮空間

同理把這個套在前叉

預載一定要小於下沉量   

所以我說原地上車  按前煞  用力下壓<下沉>  跟往後拉<預載>    約1比1<我是抓感覺啦>
                                                <彷騎車时情況>
因為沒辦法壓到底...所以保留了一點壓縮空間.....

原廠因該都是太軟..所以+預載<買  墊片..哇舍.  墊比較能細微調整>

太硬減少墊片   太軟在加

固定油量  確認預載与下沉量   再會頭調整油量係數  通常能有不錯的效果

<表達不清  請多包含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4 20: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fox 於 2010-10-20 22:03 發表
有關阻尼設計的方式,不是加減乘除計算來的...

阻尼棒上開孔的位置為何?與油面高度差異為何?

如果你想變成入門或專業一點的避震器達人的話,那你可以把整組前叉想像成透明的,當前叉壓縮時,內部的油要怎麼路?當回彈時,內部的 ...


我也贊同狐大的說法
天時地利人和~種種因素太多~
在調整前能夠透析避震器的運動行程及避震器油的路線
我相信一定能夠事半功倍的
阻尼棒方面用原廠的方式去調整時~油太稀幾乎沒什麼阻尼(回彈快)
然而油太濃會有阻尼但是硬梆梆
也就是調整阻尼棒孔的位置然後再搭配避震油跟預載~這樣就會很好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2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實說 打開前叉蓋後
發現彈簧長度不夠,反而是有一隻鐵管放在彈簧上
感覺很兩光....
為什麼不彈簧做長一點,再壓縮蓋上一體成型,簡單明瞭
這樣才像原廠的東西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4 22: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16# OKOK8188 的文章

用不到那麼多的彈簧行程.......要那麼長幹嘛.......多重而已......

那是很合理的COST DOWN設計.......不是兩光.................

[ 文章最後由 ms_0100200 於 2010-10-24 22:56 編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4 22: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簡單來說前叉的調整:
前叉的硬度取決於彈簧
前叉的吸震能力取決於阻尼能力

阻尼能力簡單分幾種:
前叉油濃度
前叉阻尼棒構造(新手不建議更改變造的選項)

前叉彈簧的硬度影響幾項特性:
前叉作動速度(與阻尼作用力相對方向的力作用)
前叉預載負重力(簡單理解為乘坐時前叉下沉量)

預載意義:
預先壓縮彈簧,提高彈簧k值。
預先壓縮可以得到更換彈簧的效能,屬於經濟實惠的前叉負載強化作法,但是衝程減少,不過一般來說不影響。

大概想到這些,不知道有沒有不合理的部份,有爭議的部份歡迎大家鞭策激勵腦震盪一下。

別打些新手看不懂的〝專業文〞了....,小弟太嫩,真的都看不懂。

狐大說得沒錯,別想的那麼簡單,作動先搞清楚。但其實也沒那麼難,樓主既然已經拆過、重灌過,沒有注意過構造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4 22: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16# OKOK8188 的文章

可以,但有沒有必要,製作成本如何,調校難易度。

當然,車子不是我們造的,怎麼說都可以,除了用說的,動手會更有意義,豪哥都幹出專用搖臂了!

補充,我說的是愛將板的,拍寫~

[ 文章最後由 ourtyphoon 於 2010-10-24 22:57 編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4 22: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18# ourtyphoon 的文章

我也希望樓主能多了解一下

光看到隔筒無用論我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aho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機版|Archiver|Z板 Sitetag 訪客統計

GMT+8, 2025-1-23 02:10 , Processed in 0.0826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