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人不重視的小問題,我們可以因為他砍掉一個開車穩定的人
而別人重視的大問題,我們卻把它當成芝麻小事,視而不見,開車不打方向燈,不注意路況,考照時誰管你
考照場上亂七八糟,感覺上擺明就是出去製造車禍的人,我想把他刷掉卻偏偏刷不掉,因為沒壓線
有的人開的又穩又好,偏偏只是路邊停車"剛好"沒停好(其實是會過的人),掰掰,我還是得讓他下次見
最好是車沒停好會成為路上的主要危險因素啦
問題在駕駛觀念啊!
還碰過不止一次外地人在問我、甚至是在地人跟我說
在台南比較不用那麼守規矩吧?或台南的紅綠燈只是參考用的等等言論
說這種話是不是表示該人只要沒人管就會亂跑?
我當然不可能說我完全守法,
但我還是得說,安全觀念在全世界應該是通用的,沒有地域問題
在不同地區,螺絲有時候要緊,有時候可以鬆,但絕不能掉螺絲
以下轉貼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157263/post/1238718437
===============================================================
如果政府與民眾願意以一個世代的時間,三十年,徹底再造台灣的交通文化,那麼從現在開始需要優先改革的是什麼?駕駛的養成教育 -- 駕照考試。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台灣駕駛的養成教育與先進國家有哪些重大的差異,台灣交通這半壁江山是如何淪陷的?請讓我們一起聽聽幾位僑居國外網友的看法:
〈一〉 德國駕照考試,在一般道路上學習尊重行人與守法精神
◎ 約禮 / 台灣留德學生 / 中時電子報「新聞對談」網友
德國無論是學車或是考照時皆是使用一般道路,這點與台灣非常不同。
在交通理論教學(室內上課)與汽車硬體實習(水箱、機油、換胎等)達到某個階段後,接著就是實戰經驗了。
駕訓課程每次約45分鐘,教練會先對初學者解說一下車燈、雨刷等開關,然後就將車子交給學員。教練就坐在駕駛座旁邊指導,除了指示行徑方向與錯誤糾正之外,整個學習過程中他不會有多餘干涉學員的行為。
因為不習慣這種學習方式,約禮第一次差點嚇出心臟病。完成自己的45分鐘課程,依教練指示去接下一位學員上課,任務完成後當然是讓出駕駛座位乖乖移駕到後座,還好約禮的習慣不錯,坐在後座時還是會繫安全帶。因為這是他第二次道路實習課程,雖然幾分鐘後約禮平安抵達家門,但身上的衣服早已經被冷汗浸濕了!
教練十分鎮定,學習車輛是經過改造的,所以危急時他可以掌控車輛。
在正常道路上學習有個好處,就是每次都會有遇到不同的路況或狀況,也可以很正確的了解自己與其他車輛或行人的互動,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是真實情況,不是套用技巧與模式可以取代的,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這裡的駕駛人比較能尊重對方的原因之一。
小弟考了兩次才拿到駕照,第一次就是因為有行人在紅磚道上做出準備穿越馬路的動作,而那裡是無號誌燈的行人穿越道,結果小弟一時不察未做停車準備(當時時速約30公里,剛剛從特殊區域右轉出來),就直接開了過去,結果就是下次再來。
下車前監考官還很熱心的畫圖跟約禮解釋犯了哪些錯誤:
1.應該禮讓行人時未停車(光這一條就可以拜拜囉)
2.行經行人穿越道時未做減速之準備動作
3.未確實注意豎立路邊的交通標誌
經過他一解說,小弟才恍然大悟 ──一切的基礎皆建立尊重與守法兩大原則,操縱技巧反倒是其次(約禮開手排車就只關心熄火問題)。
〈二〉加拿大,從學開車到領取駕照耗時三年
「怪腦左撇子」個人新聞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hyl
台長:小左
我人在加拿大,考過駕照,雖然我不開車。
在溫哥華,一直到98年左右考駕照都還是一次過了就擁有了,但之後法令改了。從一開始的一次擁有變成了第一次過是new driver,一年半後再考一次決定擁有駕照與否。最後,在大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政府又改了一次規定。第一次過是learner(只能開白天,旁邊一定得坐一個擁有駕照的成年人),不確定是要等一年還一年半才能考第二次,若過了就是new driver,再來再等一年半再考最後一次。年紀的限制也從最早的16歲可考到現在的18歲才可考。法令改了之後,從開始學習開車到真正領到駕照大概要快3年的時間,這當中不能有不良紀錄才行。
在這考駕照也是也是貨真價實的上路開。不只是有行人時要慢,看到stop sign也一定要完全停止,左看右看,等個3秒鐘才能再開。遇到公園(一到日)或學校(一到五),不論有沒有人,時速不得超過30km,否則也就別混了。直線車一定是最大,不論要轉彎的車等了多久,都不能硬插進去。
還有,行人最大。只要妳撞到人,就是妳的錯。因此,在這的行人都很大牌,開車的人也都得小心。
〈三〉 美國駕照考試,良好的駕駛習慣比技術純熟重要
◎小胡 / 台灣留美學生 / 中時電子報「新聞對談」網友
小胡在美國考了駕照, 也開了將近三年的車. 在台灣也考過駕照, 沒開幾天車. 想說一下美國考照與台灣的差別, 也許我們可以從中發覺些有用的.
台灣考駕照, 考的是不要壓線, 不要熄火, 上坡起步得停在線內(小胡曾因此被扣分), 所以技巧必須很好, 考駕照的考場地形必須很熟
.
路邊停車, 右後車窗的C柱與白線切齊時, 逆時針方向打方向盤兩圈. 然後當C柱與石頭切齊時, 順時針方向打方向盤三圈.....
倒車入庫, 右後車窗的C柱與石頭切齊時, 逆時針方向打方向盤兩圈. 當車子與白線快要平行時, 前輪回正.
這一類的技巧, 是駕訓班教的重點. 也是我們學到的開車模式.
美國考駕照, 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
考路邊停車時, 停車格畫得很大, 壓線兩三次也沒關係.
倒車入庫, 停車格還是很大, 試了三四次才成功, 沒問題.
但是, 換lane時沒有轉頭看, 沒有打方向燈. 或是轉彎時沒有轉頭看, 沒有打方向燈. 任何一項只要忘記個兩次, 考官會很禮貌的歡迎你下次再來.
為什麼這麼做?
學長們說得很明白很清楚, 也讓我很感動.
轉彎, 或是換車道時, 只看後照鏡是不夠的. 因為後照鏡有盲點. 所以轉頭觀察是必要的駕駛習慣.
對美國人來說, 考駕照最重要的, 是考這些未來的駕駛人有沒有"良好的安全駕駛習慣", 而不是良好的駕駛技術.
因為好習慣很難養成, 壞習慣也很難改. 但是駕駛技術, 只要常常在路上開, 幾年之後就自然會好.
良好的習慣, 而不是技術. 可能就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四〉日本的駕訓班融合尊重行人的教育
◎【?~Pooh san 株式會社~?】個人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ekoyo/
台長:Maymay僑居日本
日本有學習駕照制度,持有學習駕照之後可以上路練習開車。練車中,除了需要持有駕照三年以上的人坐在一旁指導,還需在車子前後、車牌附近掛上『學習駕照練習中』的告示牌才可上路練習。
每次授課的教練都是由電腦抽選的,每次都是不一樣的人,他們常設計不同的路況讓我練車,每位教練上完課之後還會在學生的教學練習簿上評分,並且紀錄當天的授課內容。在一般道路練習時,更會寫下今天走了那一個路段,以便對下一位教練交代。我每一次練習的路段都不一樣,但很明顯的他們對於行人的安全非常重視,我常常目測不出1.5m的安全距離而被教練臨時踩剎車,到後來我都改成減速慢行通過行人穿越道就比較不會出錯了!
在這裡最強調的就是行人的步行安全,參加路上檢定考若沒有禮讓行人先行通過,一律中止檢定!禮讓行人穿越馬路的標準是,不管行人是不是走在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或無斑馬線的一般道路上,一律必須停車讓行人先行。
日本擅長以交通標誌提醒駕駛,在沒有設紅綠燈號誌的路口之前三十公尺與五十公尺處,會分別繪製一個菱形的標誌,駕駛一看到這個標誌就知道該減速慢行了。
通過行人身邊時一定要有一段安全距離,尤其通過小朋友、老年人和身心障礙者身邊時除了隔出安全距離以外,一定要減速慢行,因為這些行人的走行方式是一般駕駛比較不容易預測的。
在這裡還有〝步行者天堂〞的道路,也就是一般道路在交通標誌上規定的時間之內除了腳踏車和行人之外,其餘的車量一律禁止通行。這樣的交通標誌多設在中小學校附近及各大商店街〈近年台北市目前某些小學附近也有通學巷〉。有一次正值小學生下課時間練車,我就被教練設計走學區附近的道路,完全只注意前方道路的我,無視交通標誌上標示的那個時刻是禁止進入的,結果被教練狠狠踩了剎車,並指了指標誌要我看清楚!
〈五〉 台灣駕照考試,教與考的方法不正確
「城鄉情影」個人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aokathy/
台長:yaokathy〈僑居英國〉
其實我覺得在台灣考駕照比在國外難﹐但問題是教的與考的方法不正確。
在國外很多地方的確會先發給學習駕照﹐意思就是准許你開車上路﹐但旁邊一定要有有駕照的人看著以防發生意外。駕訓班的教學及路考也都是在真正的道路上進行﹐所以之前有了實際的演練﹐拿到駕照後要上路就不是那麼困難了。
在台灣沒有所謂的學習駕照﹐大部份的駕訓班課程及路考都是在模擬場裡進行﹐所以似乎也沒這個必要。問題是在模擬場裡與在實際道路上開車可是大不相同。前者公式化﹐只要背好口訣管好自己就行了。後者交通狀況千變萬化﹐更要注意其他行人來車的動向。
在台灣的駕訓班上課主要是學背公式而不注重訓練開車應有的反應與直覺﹐所以就算拿到駕照也不敢上路﹐就算上路也不見得照規矩來。甚麼窗角與電線杆重疊時打右三圈﹐左後輪入線後回打兩圈等等。在實際道路上誰給你電線杆都長在同一個地方呀?
[ 文章最後由 taco 於 2010-10-12 19:56 編輯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