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31 11: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Cost Down生產計劃所產生的後遺症
舉例:勁風與ProJog車台..主結購一模一樣 附加配件鎖點不同
RS與SuperFour也是....
勁戰的引擎case有九成來自迅光..,..雙槍排骨鎖點一樣..
跩哥碟盤鎖點FZR 卻和FZ一樣大 卡鉗也是共用馬鉗
共用零組件 一體兩面
再舉例V缸台灣車,Venox 號稱開發成本破兩億 (這是真的)
銷售量在國內慘...單價也不是特別貴....雖然不比本田家正港V缸250威
如果換做你是K牌老闆,你會怎麼想
若你是Y牌老闆,看見同業對手抱著頭在痛,你會跟進嗎?
唉,都已經開放國產大CC數,為何不能像對岸一樣直接買SRV模具版權呢?
對岸的YBR250也不會比日本serow250差啊...
有太多為什麼充斥在我腦裡,卻也看見很多無奈
台灣車廠不長進就是卡在一堆環節不願意突破
p.s T1第一版樣品測試車,車架是用狼R修改出來的,和現行銷售版本不同
不用說也知道,肯定是車架無法承受才硬著頭皮改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