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大道路摩托車系列賽事,眾所皆知的Moto GP;MOTO GP是由國際摩托車聯合會,所統籌的最高級賽事,所有參賽的車子都是純賽車為主、也就是所謂的工廠賽車,而並非為了量產而去生產的車種;所以對於車子規格上的限制也最少,自然也造就出性能最為強悍的機車賽賽事!
例如今年Honda在MOTO GP的參賽車RC211V,在性能輸出上,僅需使用990cc的排氣量,就可以創造出Over 240 ps的狂暴馬力!也在今年上海賽道創造出了高達340 km/hr的最高極速驚人境界!然而要到達如此高性能賽車的背後代價,自然就是得投入數額相當巨大的研發費用才能做到,所以MOTO GP賽事也少見個人車隊參賽的原因也就在此。
而另一大項賽事,也就是FIM所統籌的World Super Bike(SBK)、世界超級摩托車系列賽!這項賽事發展以來,就一直強調所有的參賽車種,均要以市售車種做為基礎,來進行參賽車的製作;只是在不同級別的賽事上,在車輛改裝的程度上,會因為參賽及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限制;像是Super Bike級別的賽事,就允許比賽車使用全光面的賽用光頭胎;而Super Sports級別的賽事,就只能使用市售輪胎去進行比賽!SBK賽事在賽車的研發費用上,就明顯的與MOTO GP有著背道而馳的感受,SBK賽事極力的要抑制車隊的研發費用,而來創造出另一種精彩的機車賽事,因此也造就了百花爭鳴,私人車隊群立的精彩戰況。
在70年代GRAND PRIX可以說就是代表現在的F1與MotoGP的賽車活動,後來F1為了區分市場所以就改名為現在的F1一級方程式賽車,而GP也一直沿用到2002年才改名為MotoGP賽車,這也是這兩項世界錦標賽稱之為大獎賽的原因之一。
原來GP賽車在1949年開始有50、80、125、250、500這五個不同等級的摩扥車賽,後來才改變為125、250、500這三個等級的賽事,由於時代的變遷以及市場的競爭在2000年國際摩聯宣佈在2002年將GP500升級為MotoGP,其中有幾個主要原因在裏面首先是GP500的全球化只剩下日本、英國、德國還有所謂的GP500本土賽事,再來是二行程500cc引擎的油耗及污染不適合環境保護,三來是要與國際摩聯另一項WSBK世界超級機車錦標賽分庭抗禮,所以就保持原來的GP125、GP250兩個等級,而把GP500二行程升級為四行程990cc的MotoGP賽車,除了引擎結構改變之外對於汽缸數以及車重也重新制定比賽規則,換句話說otoGP摩托賽車和一級方程式賽車屬於同一個等級的世界大獎賽。
2007年MOTOGP的相關技術規格如下: 1. 排氣量從 990cc 降低至 800cc 2. 重量限制修改 (PS:FZR多重??) 2汽缸 138 減輕至 133 Kg 3汽缸 138 減輕至 140.5 Kg 4汽缸 148 減輕至 148 Kg 5汽缸 148 減輕至 155.5 Kg 6汽缸 158 減輕至 163 Kg 二行程以及橢圓形活塞均不得使用 3. 油箱容量由22公升減少至21公升
WSBK則分兩個等級F1&F4 F1:2缸和4缸1000cc及4缸750cc,不過各式機種引擎特性不同而有不同參賽限制,以4汽缸750cc賽車的容許改 裝程度最大,其次是2汽缸1000cc賽車,最次則是4汽缸1000cc賽車 (SBK) F4:4缸600cc及2缸750cc (SS) 一個車手可同時參加兩個等級,積分一起算(同一天拿兩個冠軍 25+25=50分)
說實在的,比起MotoGp,SBK還比較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