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讀高職時汽車原理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 引擎長時間運轉(長途)或爬坡載重後.應先行冷車1分鐘.主要是將汽缸壁的積炭由機油給帶下來.降低引擎積炭.....也不曉得真的假的!!
我想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如有不對,請不吝糾正 (小弟也讀汽車的) 上文這位仁兄的話,有道理可循,因為爬坡時或載重時,噴油濃,但確燃燒不完全,容易積炭沒錯 但是~~~~ 應該不可能一爬完長坡後,或長時間載重加速吧? 一定會遇到平路,緩和一下,如果載東西,加速到一定程度,油門也不必在吃這麼重,這時機油就能發恢它的功能了,所以停車時,應該短短的幾秒鐘就可以熄火了 如果是正常行駛,或是中高速騎程後,回來只要確定車停下來了,就可以熄火了,因為行駛中,突然的熄火是會傷車的(尤其晚上有開大燈) 如果車是新的,當然撐受的住這樣考驗,但如果是老爺車...就盡量不要,不然久了會讓電路系統出問題 另一個原因(行駛中熄火)會傷到引擎,但是我真的忘了,為何這種情況下熄火會傷引擎...真的忘了,只記得跟汽門有關..不過完全想不起來...
無聊拿溫度計放在那`正在冷車`的朋友的車旁吧!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題外話:像勁戰SR那種車用很快速度打開車箱,然後再很快轉回ON,讓車子不熄火也能開車箱,這跟行駛中熄火有異曲同工之妙..少用..傷電路...
暖車的話,機車是真的有必要,除了這幾年來的汽車外 因為,汽車觸媒轉換器的工作溫度非常高,為了讓他盡快升到那溫度,會有排氣回收裝置 這時,你卻停在原地熱車,觸媒的溫度會過高,影響它壽命,沒記錯,觸媒約可達七-八百度 且如果你停在草地上,或是排氣管下有東西,小心著火...(這我們老師說的,是有點離譜啦..) 所以發動後,不要太久,一下下就好,然後以中低速行駛,等引擎溫度上來後,就可正常操駕了
如果是機車..我是覺得要暖車比較好,因為沒有汽車的這種顧慮,熱個40-60秒,再出發,但出發的短時間內,最好不要激烈操駕.. 當然,短短的40-60秒並不能把引擎溫度升到工作溫度,但多少提高溫度了,當然這麼長的時間,你的機油已經在各處做潤滑的工作了
最重要的是,你慢慢騎,機油絕對能保護你的引擎, 萬一還未達一定溫度,你就把轉速狂拉,下場不會好到哪的,原因有二,引擎未達工作溫度,騎起來也不怎順, 且嚴重的是:機油未達工作溫度 每等級的機油流速跟適用溫度範圍不同,但都會有個最佳的溫度, 達到這溫度時,它的流速夠快,能確保跟上你的高轉速, 達到這溫度時,它的油膜能將機件的磨損減至最低
貴的機油,就是在很大的溫度範圍內,都能有效保護引擎 便宜的...當然就是,也可以保護引擎,只是溫度範圍很小,且清潔積碳的功能也不佳.. 所以,為了想在同年份的同級車中,有最低的引擎燥音,最順的車況,短短幾秒的暖車,跟冷車不狂操,是一定要的(很多人以原地不斷空摧油門來熱車...你不如飆出去比較直接一點...)
我只把我懂的講出來,包括我以為我懂的東西@@" 如果有觀念錯誤,請指正,我很樂意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