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想要以離合器壓力板(白鐵)粗糙化,來降低打滑現象,是一種白痴的行為。 最好的摩擦狀況就是壓力板越平整越好 在FZR引擎重做以前,因為手頭上一共有三組離合器壓力板(白鐵),四組磨擦板(l來令),兩組離合器總成,因此可以亂搞。(以前跟Zclub車友葉子買壓力,摩擦板時,就已經有透露計劃了。) 本次實驗一共犧牲離合器壓力板二組,磨擦板兩組。 A組壓力板以鎢鋼筆畫出類似烤魷魚的交錯直線,就是由一組平行x軸,線距約1.5mm的線﹔另一組平行y軸線距也是1.5mm的。 B組則是以壓出金屬麻花紋的工具,壓出菱形小凹洞。由於離合器片是白鐵,材質太硬,所以工具幾乎也跟著陣亡。 因為施工的時間太長,所以兩種pattern都只做在壓力板的單面。 一開始先進行,無油的磨擦力比較,把離合器壓力板和摩擦板依照原來的安裝順序,安裝在凱泰廠弄來的引擎上,把最外面的壓力板以四隻大夾子(金屬彈性夾,壓力磅數根本無從得知)固定,然後以鈕力板手來轉,發現A與B的無油摩擦力矩各提昇了約0.2 kg*M和0.4 kg*M(因為這是在不確定壓力磅數的結果,以相同的夾子弄出來的,所以值的大小 只供參考,所以只說施工前後的差距。這裡只是想說,在乾燥狀況下,摩擦係數的確提昇了,而且麻花紋提昇較多些。),好像還有點希望。 接下來各板子間充分潤滑後再測一次。A與B組各比相同條件的原始狀況大了約0.15 kg*M和0.42 kg*M。(好像更有希望了!麻花紋萬歲!) 然後實測,我的車子在六檔時,約到60 km/h,6000 rpm時,轉速和時速會脫離原來的上升比例。 實驗第A組時,約在55 km/h就到了6000 rpm,繼續提高轉速,差不多就跟原來打滑的現象還重一些,反正開始打滑後,每單位上升的時數要吃掉比原來更多轉速。失敗。拆下來後也順便檢查機油濾心,看來並沒有來令顆粒異常增加。 實驗B組時,就精采啦。一開始高興的不得了,6000 rpm有接近68 km/h的成果。可是去拉出不打滑極限之後,這個數值就再也出不來啦。並且迅速惡化。為避免出問題,所以用超慢數,確認在不打滑的範圍內,龜速回家。 拆開一看,摩擦片超嚴重磨損,機油濾心外全是來令碎片。此一舉動後來加速了我後來重做引擎的決心。 事後檢討,A組反而提早打滑,原因應該是原本平滑的金屬面上,多了許多油道,反而提昇潤滑效果,就跟刀劍上挖渠,供作血道一樣。 B組在打滑以前,因為花紋的關係使得受力面積變小,壓力變大,所以可能有部分金屬輕微’坎入’摩擦板。所以這時候比原來的摩擦力大一些,而開始打滑後,這些坎入的部分,就變成刮刀啦,所以來令片上就刮出一堆超大條的油道。然後就掛了。 本次實驗刮花紋平均每片要施工就1小時,反覆測試及組裝前後花了約25個工時,搞了兩個禮拜,只爽了30秒。
我可以在這個板上說聲~~~幹~~~嗎? 物理現象就是這樣,沒什麼運氣成分,所以這是自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