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lub討論區 Z板

 找回密码
 註冊
搜索
查看: 525|回复: 23

數學常識.....(如有不妥!!煩請管理群砍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1 00: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據古書記載!!!

周代已使用到[億]與[兆]的計量單位了
周秦時代之學者已經熟悉加減乘除之運算,並會運用分數!!
當時就創造有九九歌訣,就是類似我們的九九乘法表!!
考古學者也於敦煌尋到漢代九九簡表呢!!!
古代人真利害!!!超強的數理能力!!

而數學測量工具更是超強!!!
山東嘉祥縣的漢代武粱祠之石像,就有手拿類似現今的三角板與圓規的石像!!!

更在河南安陽縣挖掘出殷商時代的裝飾品就有畫了正五邊形與正九邊形等等
之幾何圖形!!!就此就可得知若無一定程度的數理工具,顯然無法畫出來的!!!
-----------------------------------------------------------
春秋與秦漢之間!!!還有[周骨卑算經]與[九章算數]兩大著名數學著作!!!
{[骨卑]---合體字.....我打不出字來}

[周骨卑算經](作者可以算是周公與商高兩人,因為書中就是記載他倆對話)
利用立竿測定日影再用勾股法推算日高的方法!!!
這也是最早的勾股弦定理原形!!!

[九章算數]
此書裡包含246個數學問題

舉凡面積計算(幾何圖形),方程式都有,
甚至還提出圓半徑相乘就能得隻大略圓面積!!!
更有類似三元一次方程式與四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爾後有陳子(生平難考據)正確提出勾股弦定理!!!!
根據古書年代推算比咱們所知的畢氏定理早了600年!!

---------------------------------------------------------
幾何證明法

漢代趙君卿更以數理繪圖[弦圖]中,繪圖解釋證明類似現代的 (a平方+b平方=c平方)公式,這個證明法早了外國(印度數學家 1150年)早了一千多年!~!!!

----------------------------------------------------------
圓週率

[周骨卑算經]上說:圓徑一,而周三!!!!
這就是說若圓直徑1時,圓周長就約為3!!!但這顯的不精密!!!

三國時代學者劉徹,則算出約3.14!!!!
南北朝大學者祖沖之更算出3.14159265,與用分數表示22/7
西方世界比祖沖之這個精密圓週率晚了一千多年才由日耳曼人瓦侖丁.奧妥推算到此精密位數!!!

--------------------------------------------------------------
中國古代的【孫子算經】一書中有記載:
「 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穰,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


四位劃分的方式,也就是說每隔四個位數就使用一個新的單位名稱,或者說以「萬」來進位即是:
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戴、極、恆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數、無量、大數


一兆有十二個零 無量大數有八十四個零

不過這是古中國的分法
可以看出有受到佛教的影響

---------------------------------------
不能用注音....所以有些字我沒辦法教你們唸~~~

发表于 2004-7-11 0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榖梁祠喔.不是武梁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0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想到一個古代數學,牽扯到奇數跟偶數

十二生肖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
其中有個數學觀念存在裡面,,
那個數學觀念是什麼?

提示:
1.一個動物是虛擬的,

2.零是偶數

3.跟生物課也有關係.

大家腦力激盪一下.^_^

我有跟某些車友提過,先不要說答案,讓大家動動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01: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題目有點出錯
應該說十二生肖排序有個規則,跟奇/偶數有關
那個規則是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0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1.一個動物是虛擬的,

2.零是偶數

3.跟生物課也有關係




我只知道~那個虛擬的生物應該是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17: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有'髀'這個字用新注音是打的出來的.唸'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18: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文化果然博大精深~~五千年就是不一樣~~(佩服+榮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19: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難喔>.<"""~~
寫了好幾張紙條還想不出答案....
休息一下繼續XDD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19: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髀算經在數學的古籍中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有人考據比九章算術遲二百年),此處的「周」,非指周朝而是圓周;髀的原意為大腿骨。書中大部份的記載與天文學的計算有關。
此書著作年代難以查考,比較保留的說法係在戰國時代(西元前四世紀末葉)或比這更早。
比較誇張的說法是西元前十一世紀的作品,因為其中第一章第一節敘述周公與商高(商朝遺留下的貴族)的對話,對論直角三角形性質,即所謂的畢氏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其中的內容已經使用平方根,文中有「勾股各自乘,並之為弦實,開方除,即弦也」的詞句,就是明証。商高為西元前1100年人,而畢氏生於公元前572年。
九章算術是比周髀更為進步的數學古籍,其著述年代莫衷一是,比較可能的攷據,九章係在秦或前漢萌芽,後漢成書,此部流傳甚廣,在中國數學書籍中可說是最為重要,其由九卷及二百四十六個問題構成,它的九卷內容簡述如後:
(一)方田(以御田疇界域):這卷揭示了測量矩形、梯形、三角形、圓((3d2 )/4,d為直徑,取3為π值;或c2/12,c為圓周)、弓形與圓環面積的正確法則,也了分數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以及約分…等諸法則。
(二)粟米(以御交質變易):討論百分法與比例。
(三)差分(以御貴賤廩【凜;供應之意】稅):本卷討論合資問題與比例,對於品質不同的商品課稅與等差級數、等比級數都用比例解出。
(四)少廣(以御積冪【冪:蓋】方圓):由圓形的面積及已知邊以推求其未知邊,本卷中用了開平方及立方的方法,也導出第九卷的二次方程式。
(五)商功(以御功程積實):本卷討論測量,如:角柱、(古稱角土壽)、圓柱、角錐、圓錐、圓錐臺、四面體、楔形等體的體積。
(六)均輸(以御遠近勞費):處理追逐問題與混合法,尤其是關於納量者將其所納的糧由家鄉運至城市所需的時間,也有將稅負依人口來分配的比例問題。
(七)盈不及(以御隱雜互見)處理過多或過少問題,主要用於解方程式ax=b形式的虛位法。
(八)方程(以御錯糅【糅;混合之意】正負):即現今方程式書寫的方式,是將其所含的種種量排列於長方形的表格中,用正負數去研究一次聯立方程式,這種負數的出現,比較世界上任何文明古國都要早很多,其最後一個問題含有四個方程式與五個未知數,實在是不定方程式的先驅。
(九)勾股(以御高深廣遠):就是直角三角形性質的推敲,在此卷中有如此的一個問題:在十尺見方的池塘中央生有蘆薈一株,他高出水面剛好一尺。如把他拉向池邊,則其頂端恰好與水面接觸,求池深。
漢朝時代也有其他數學書籍流行,不幸的是它們全部失傳了,我們僅知其名稱如「律曆算法」。漢朝時代有一部徐岳所著的「數術記遺」,比較偏重於占卜術,其中內容與五行八卦有關。三國時代魏國出現了一本「海島算經」(西元263年,由劉徽所編)研究的對象全是有關高與距離的測量,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利用垂直關係所連接起來的測竿與橫棒。有人說是實用三角法的啟蒙,不過其內容並未涉及三角學中的正餘弦概念。此卷書被收集於明成祖時編修的永樂大典中,現保存在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劉徽也曾對九章算數重編並加以註釋。其後大約在晉朝,出現了一本數學書籍「孫子算經」(西元280~473年),這部數學文獻雖冠有「孫子」二字,但與西元前六世紀著有「孫子兵法」的孫武無關。在此書中曾對一次等餘式開闢了新天地,這也就是俗稱的韓信點兵,如:「兵不滿一萬,每5人一數、9人一數、13人一數、17人一數都餘3人,問兵有多少?」
南北朝時期出現一位中國歷史上很特出的天文術學家:祖沖之(西元429~500年),他曾求出兩個π值,一叫約率,另一個叫密率,(355/113=3.1415929203),他的精密度在十六世紀以前,不論何處無能與之匹敵。
唐朝(西元618~906年)時代的數學呈現一種蓬勃新氣象,他們將以前的重要書籍成一體,作為官方考試的標準教科書。
在第七世紀初期,有王孝道所著的「緝古算經」最為重要,九章算數中在解某一問題時,曾經使用過數學二次方程式,而三次方程式在此書中初次出現,這是一次非常偉大的突破。唐朝的名數學家中,有一名僧人 名號一行和尚,對於歷法科學的貢獻甚鉅,曾經創造一套大衍曆的曆法。
這個時期也出現一位中國歷史上很偉大的數學家李淳風,李氏對史上的重要數學書籍都有詳解的著作。
在宋元兩朝(十三、十四世紀),以代數的研究較為卓著。其中重要的數學家以沈括為主,沈括在西元1086年完成的作品「夢溪筆談」,內中記載當時所有的科學知識,其中也收容了不少代數與幾何資料,他所提出圓弧弧長的方法是後世三角法進展的基礎(其公式為a=c+2(s2/d);a表弧長,c表弦,s表矢,d表直徑)。


宋朝末葉出了一位很有名的數學家秦九韶,秦氏著有「牧書九章」(西元1248年)(與九章算術無關),值得一提的是有關不定解析(一次等餘聯立方程式)的計算,他稱之為「大衍求一」,也就是要求出以m1、m2、m3,…mk去除所得餘數,順次為r1、r2、………、rk的整數。
同時代還有一位數學家李冶,著有「測圓海鏡」(西元1249年)與「益古演段」(西元1259年),研究的對象都是代數,他把解方程式的係數集中排列,叫做「天元術」。以下為一例:


「元」表未知數,「太」表常數項,「○」上有一斜線,表示那數為負數。

所以此式所代表的即是方程式:2x3+15x2+166x-4460=0 。

秦、李二人雖為同一時代的數學家,但秦為宋人,居處江南,李隸屬金,籍貫在北方,終生未曾謀面。
集秦、李二人代數著作的大成為楊輝,著有「楊輝算法」(西元1275年),在其算法中載有:1+(1+2)+(1+2+3)+……+(1+2+3+…+n);12+22+32+……+n2 兩個級數的求和。
此一時代最後的傑出人物就是朱世傑,著有「算學啟蒙」(西元1299年)與「四元玉鑑」,後者在其中有一圖與後來西方人士稱為巴斯卡(Pascal)三角形完全相同,這就是二項式定理(a+b)n展開時各項係數的求法法則。
以上所介紹的中國數學家都曾將他們研究應用到實用問題上,例如:稅收、灌溉、築城、制訂曆書。元朝時參與水利工程工作的郭守敬,就是一名數學兼天文學家,是中國球面三角法的建立者。

此後的中國數學發展已經接受了西方資料傳入的影響,尤其是西方基督教士來中國傳教,也帶入了西方的數學書籍,如:利瑪竇與徐先啟曾經合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西元1607年);湯若望主編的「新法算書」;清朝康熙年間也奉欽命編了許多數學書籍,例如:「律曆淵源」及「數學精蘊」。大體說來,十三、四世紀後西方的數學就已經大量地由阿拉伯向中國傳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19: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知到數子的單位是到兆(一般使用上)但是後面的就比較少人知道了

孫子算經】:
「 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gai),萬萬垓曰秭(ziˇ),萬萬秭曰穰(rangˊ),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2 22: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中國的歷史悠久..數學歷史也挺悠久
不過我只知道我現在要讀的工程數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1 1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給:老爹

.....答案是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3 01: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理我....也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3 08: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快一年了.也該公怖答案了
12生肖一到十二的排序
奇數生肖的蹄(爪)也都是奇數的
偶數生肖的蹄(爪)也都是偶數的

蛇是0爪,所以也是偶數的
龍當初代表皇帝,龍袍上是五爪龍,民間為尊重皇帝,一般畫(雕刻)到龍
都是用三爪或四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3 08: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給:老爹

<(_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3 11: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給:老爹

可是鼠虎龍馬猴狗這六個奇數順序的動物,除了您說的五爪金龍之外,其他也都是四腳或兩腳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3 16: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給:阿牛
嗯........我想.....老爹他所說的應該是蹄(爪)
不是看幾隻腳
應該是啦......因為我並不清楚所有動物蹄(爪)的數量
有興趣的可以去找資料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3 19: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給:阿牛
我是指爪/蹄/手指,不是腳/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1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12: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給:一水[74]-183匹

為什麼要頂阿~?

都那麼久了~~應該不會回應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aho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機版|Archiver|Z板 Sitetag 訪客統計

GMT+8, 2024-10-5 11:25 , Processed in 0.0716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