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得很棒,且很有震撼力(少有電影能把"冰"這種東西拍得生動活潑且令人驚駭),但美中不足的是,片長太短了,而且許多細節在片子裡沒有解釋清楚,只是一味地"我們將會全部...","人類文明將..."或"大家能撐到..."......等的,並且鏡頭忽略了全世界各角落(除日本與南極),提到歐洲時卻以"歐洲那邊更嚴重"一句話帶過,全是美國的鏡頭(說實在的,一半以上是紐約的鏡頭),最重要的,是他們嚴重誇飾了地球自身的調適功能,把大量淡水阻隔洋流一事做時間與空間上的鋪陳誇張,卻忽略南半球先進國家的一線情報(我想,發生這種事,氣候產生最大劇變的總該是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吧?絕不能忽視雪梨與威靈頓氣象局的報告啊!),至此,影該拍攝一些首當其衝的地方(如太平洋三大島群與......可以的話,台灣!!),他們不斷均和化,為使劇情更聚合理性,但卻做錯了最重要一點:歐美國家絕不可能毫不知情,他們把海洋環流科學研究歸功於主角一個人,我想,絕無可能,一個國家(尤其美國這種多方輿論紛呈與講究討論風氣的國家)必然在任何自然與科技領域擁有龐大研究團隊,不可能有"總統御用氣象學家"或"氣象大臣"的存在,而應該是"國家氣象團隊"......等的,而片中眾人不斷詢問一人場景頗多,也充斥許多"聽命行事"的制式工作方式,也與現實頗有出入,事實上,應該出現更多集體討論的畫面,並且......劇中副總統的權力過大,也令人匪夷所思,總之,雖是一項影史重大突破(把行星氣候異變拍成災難片),但種種光怪陸離,還是為這部片大打折扣,但,也因為好片往往禁得起批評,在眾多褒揚與謗議聲浪下,這部"The Day After Tomorrow"將會否在接下來的VCD/DVD市場中再領風騷呢?令人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