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不知道你問的是汽車的嗎~
前言
不同型式的自動變速箱,構造上雖有些不同,但其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功能卻是相同的。 自動變速箱以幾個主要機件組成,以自動變速聯合傳動器為例,包括有扭矩變換器、行星齒輪機構、液壓控制系統、最後傳動機構及選擇桿等。為使自動變速箱發揮最大功能,各元件必須能精確。 一、 液體接合器之構造
1. 液體接合器由主動葉輪(Driving Member)又稱幫(Pump),與被動葉 輪(Driven Member)又稱渦輪或透平(Turbine)組成。內部分成執行小格,稱為葉片(vane),其中心有兩各半圓環,稱為導環(Guide Ring)。 二、 作用原理
1. 液體接合器裝置於引擎與行星齒輪組之間,能自動使引擎動力傳達至行星齒輪組,因此不必像普通齒輪式變速箱裝有離合器踏板。 2. 將兩個對峙之風扇,一個接上電源並使其風扇葉片旋轉,另一個風扇則不接電源,我們會發現若此兩風扇靠近,由於空氣的流動(以空氣為傳遞動力之媒介),會使不接電源之風扇葉片亦隨之轉動,其作用如圖2-3所示。但是利用空氣來傳遞動力之效率太小,故不宜採用。  三、液體在葉輪中之運動
液體接合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體旋轉時產生離心力,如圖2-5所示在葉輪內裝入由,並使其快速運轉,由於離心力的作用,使油由主動葉輪內向外濺,經被動葉輪,使被動葉輪也隨之旋轉。 當引擎運轉時,主動葉輪旋轉,在主動葉輪葉片內之油即由內向外流出,進入被動葉輪,在流回主動葉輪,如此週而復始。若主動葉輪轉速愈快,則油壓加於被動葉輪之衝擊力量也就愈大,致使被動葉輪之轉速逐漸增加。 被動葉輪之轉速增加愈多,則加於被動葉輪之油壓會逐漸減小。待被動葉輪之轉速增加至與主動葉輪相同時,游擊不再流動,因此動力即不在被傳遞。所以,主動葉輪之轉速要比被動葉輪高,方能使動力(扭力)由引擎經液體接合器而傳達至車輪。哇哈哈! 四、 速度的探討
1. 液體在葉輪中受兩種力量的影響,具有兩種不同的速度。 2. 如主動葉輪轉速較被動葉輪快時,則有一壓力差存在,迫使渦流繼續不斷,主動葉輪轉數與被動葉輪相同時才停止。 3. 主動葉輪與被動葉輪之轉速差,稱為滑差,以主動葉輪轉速百分比表示。
五、 液體接合器之優缺點
1. 優點 : 為利用流體當傳動媒介,故傳動裝置之振動可能被吸收,使機 件不易毀損,且動力之接續可達圓滑之境界,而不必由一檔起步。 2. 缺點 : 在引擎高速運轉時,傳遞動力效率最好,引擎中速食效率較差,而在引擎怠速(慢車)時無法使動力完全七段,使區軸旋轉時受到阻力,引擎容易熄火。引擎煞車性能較差。在行駛途中不能分離,故必須配以輔助機件。
六、 扭矩變換器之動力傳遞原理
與前述的液體接合器原理相同,當主動葉輪被曲軸驅動,油液在主動葉輪中流動,並與主動葉輪同方向轉動。 七、 扭矩變換器之構造
扭矩變換器主要由三個元件所構成: 1. 主動葉輪又稱幫,其功用是將引擎之機械能轉變為液體之動能。 2. 被動葉輪又稱渦輪,其功用是將液體之動能轉變為機械能。 3. 不動葉輪位於主動葉輪與被動葉輪之間,與其承架連接固定,其功用是使來自被動葉輪出口之油,利用其剩餘之能量,在協助傳動主動葉輪以增加扭矩。 4. 主動葉輪連接引擎曲軸,被動葉輪連接變速向輸入軸,不動葉輪裝在單向離合器上,使不動葉輪僅能與主動葉輪旋轉方向相同,而不能做反方向轉動。
八、扭矩增加原理
如前所述,使用兩個電風扇來說明動力的傳遞,這種方式只能傳達扭 矩,卻不能增大扭矩。現在兩個風扇之間加裝導管,使吹向風扇B以後 剩餘的能量,經由導管,再吹向風扇A,能加強空氣之流動,如圖2- 8所 示。在扭矩變換器中,不動葉輪就是扮演導管的角色。換言之,扭矩的增 加,主要是藉通過被動葉輪的油液,再經不動葉輪,最後打回主動葉輪 ,而使扭矩增加。

九、不動葉輪的單向離合器的功能
所謂渦流是指油液被主動葉輪打出,通過被動葉輪及不動葉輪之後,再在流回主動葉輪之狀態。當車輛起步時,由於主動葉輪與被動葉輪的轉速差最大,故產生的渦流也最大
十、鎖定離合器的作用
在接合區內,扭矩變換器將引擎輸入的扭矩傳道變速箱的比例幾乎是1:1,然而主動葉輪與被動葉輪間依然有4-5%的轉速差,表示扭矩變換器並沒有將所有隱情馬力傳給變速箱,而是仍有能量的損失。 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所已有鎖定離合器的設計,如圖2-10所示。以機械的方式在一定的車速(例如75km/h)時,將主被動葉輪連結在一起,使動力100%傳達,以減少然由消耗。

十一、扭矩變換器之功用
1. 充當離合器,傳輸引擎扭矩到變速箱。 2. 充當飛輪,使引擎運轉平滑。 3. 增大傳輸扭矩。 4. 吸收引擎及傳動系統肌腱的扭轉振動。 5. 驅動液壓控制系統的油幫。
|